首页 > 资讯 > > 内容页

实时焦点:一个60岁的男人,退休后决定重振“清音”

发表时间:2023-04-07 10:13:05 来源:周到上海

都说最是乡音解乡愁,当一个60岁的男人退休后,决定重振家乡的“清音”时,一场轰轰烈烈唤醒声音记忆的行动便开始了。

他叫薛国强,奉贤清音的传承人。这些年,他总是会遇到老人想听听不到、年轻人想说又不会说的乡音尴尬。如何让“奉贤清音”响起来、玩起来、嗨起来,真正摆脱被遗忘的尴尬,便成了萦绕在他心头的念想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去年,薛国强退休了。强烈的使命感,让他一刻也没闲下,组起了一支清音演出队伍,为老百姓公益演出。因为只有唱起来、演起来,才有可能真正传承下来。这一年,他走进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舞台,未来他更想走进田间地头、学校社区……只为更多人带来这熟悉的乡音。

清音,记忆中最淳朴的乡音

清音,究竟是什么?相信不仅很多上海人对此一无所知,就连奉贤本地人也未必知晓一二。其实,这是一种民间小调和彩碟打击融合的一种表演形式,以唱为主,以表演、说为辅,讲述的大多是家长里短的乡间小事。

在薛国强的记忆里,清音是他孩提时代家里的人下田干活时,听到的最美妙的乐曲,“田间地头,男女老少在干活间隙,便会拿着一根筷子和一个碟子,一边敲击伴奏、一边唱起了劳动之歌,大家你一句我一句,唱得不亦乐乎。” 

从此,薛国强便与清音解下了不解之缘,“非常动听悦耳,不仅朗朗上口,传唱度还非常高,上世纪60年代几乎人人都爱唱,既有江南小曲的韵味,更有本地流传的故事,非常接地气。”

其实,奉贤清音的产生,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。在数百年间的发展演绎过程中,成为老百姓精神生活中是最通俗鲜活的大众艺术。“庄行镇最先成陆而最先兴起这种曲艺,逐渐流传至整个奉贤地区。”薛国强介绍说,过去人们劳作之余,拿它疏解劳累;遇到婚嫁喜事,用它营造欢乐气氛;节庆场合里,依托它来制造节日氛围。

不过,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,随着上海的市场经济蓬勃发展,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,走向城市,于是清音便渐渐消失在空旷的田野里。薛国强虽然没有离开家乡,但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干事业了,但每次回到乡村,他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惆怅,“大家谈论的都是工作那些事,清音不再成为生活美妙的乐曲,即便是很想听到也很难再找回了。” 

传承,用现代的方式演绎清音

这些年来,薛国强始终有一个清音梦,但他也清楚地意识到,清音不能再以最淳朴的方式出现在世人面前,“曾经的家长里短、往昔的田间劳作,都不符合当代人的情感表达,哪怕是老年人也与时俱进了。”作为文艺男青年,薛国强清楚地意识到,清音一定要创新,才可能有新的生命力。

于是,在工作的间隙,薛国强一边收集过往清音的曲子,一边创作新时代新故事的新曲子。“只有讲老百姓身边的新鲜事、感人事,才会引起新的共鸣。”

于是,薛国强转身投入了清音创作。第一个作品,讲的就是一位情义前夫生死关头,“扛”起前妻一家的真实故事。“真的没有想到,表演效果空前轰动。”薛国强回忆说,艺术是有生命力的,只要源于生活。

有了成功的动力,薛国强更是召集了志同道合的文艺爱好者,共同加入奉贤清音的曲艺演出。2005年,首批百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始建设,薛国强感到,这是“重启”奉贤清音的好时机,“有了更加深入老百姓的舞台,更得到了来自政府的支持,我们一定要演好。”

薛国强和他的团队利用工作之余创作、排练、演出,每次看到台下老女老少练练喝彩的表情,他们的内心就觉得很值得。“其实,农村的老人很孤独,他们特别渴望能看一些文艺表演,如果能用家乡话唱一唱就更好了。”薛国强认为,清音的价值不仅要服务好老年人,更要符合新时代的价值。

于是,薛国强又编排了《承诺》《有个姐姐有照应》《开方》……其中《承诺》是由真实事迹改编而来,上海援黔干部在挂职期间,了解到当地百姓饮水困难,下定决心、克服困难筹集资金,努力寻找技术团队,最终突破了山区脱贫的“水瓶颈”,让山里人喝上了安全又环保的自来水,做到了对山里人的承诺,带领他们脱贫攻坚,迎来了幸福生活。

薛国强扎根本土,走街串巷,把真人真事改编成清音,这样一来老百姓的知晓度高、传唱度更高。最近几年,奉贤的乡村振兴建设越来越红火,具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奉贤青溪老街焕然一新,这让薛国强非常感慨,“我们庄行也有千年老街,也保留着原始的建筑风貌,也有百年茶楼,也有名人故居,也是一个文化汇聚交融的地方。”薛国强就捉摸着,如果能用奉贤清音这个“老声音”,带活庄行老街这个“老地方”就好了!

使命,让清音走近年轻人

让薛国强没想到的是,他的愿望很快就成真了!

都说一座东兴楼,半部庄行史。如今每周六下午东兴楼里的清音演唱会,则用另一种形式书写着一部新的历史。老年人个个都爱带个养生杯,来这儿听一下午的免费“清音”。

台上演出的演员们,便是薛国强和8位土生土长的文艺志愿者,他们共同组成了“清音志愿班”,只不过,这一回薛国强退休了,他和团队成员们正在全心全意地做着公益演出。

“老薛啊,今天你们几个人还唱吗?”“你真的不知道老街好久没有这样热闹了……”很多当地的老年人一辈子舍不得吃、不舍穿,刚开始他们最常问薛国强的便是,看这演出要不要钱,得知不要钱后便欣喜而来,但又看到他们给大家添茶倒水,老年人又问这水要不要钱……

“公益演出,免费茶水,愿意您来……”这几乎成了薛国强招牌式的回答,“走过的、路过的,知道的、好奇的,都可以上来看一看、歇歇脚,喝口热茶、听会小曲、聊聊天……像以前一样,我希望用这样的形式,让清音重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。”

让薛国强感到欣慰的是,在老年人为主的观众群体里,如今时不时会有一些好奇的年轻人,甚至是一些学生,他们也能在台下听得津津有味……每逢演出结束后,他还会与大家一起交流清音的创作,毕竟只有不断吸纳年轻人的加入,清音才能焕发新的活力。

因此,薛国强一直坚持公益演出不收费,但整个团队却依然有着不小的成本,毕竟演出设备、道具等等都要花钱,薛国强从来没感觉心疼,因为推广清音对他来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。但要让清音在更大范围内传播,光靠薛国强一个人肯定不行,于是他又到处奔走,希望用市场化的方式来支持他的“清音种植”计划。

“我们去过好多街镇、村居,登上过古华公园大戏台,上过各类文化展示活动,还到过其他区表演。”薛国强表示,以企业、事业单位购买服务的形式,进行有偿演出,再将所得用来发展清音,这样的一来就能让公益演出更有持续力。

如今,薛国强更是走进了学校,通过每周用一节课的时间,来传授孩子们奉贤清音曲艺的唱法和技艺,只有让年轻人共同参与,才能激活出传统文化的新魅力。“我总觉得自己有一种使命,就是要把清音传承好、发扬好、深化好。”薛国强说,不管时代怎么发展,只有记住来时的声音,才能迈向更远的未来。

清音传承,60岁的薛国强依然在路上……

最近更新